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宁夏旅游景点大全(宁夏最美最具惊艳五大景区)

时间:2024-09-17 09:54:25


宁夏沙湖旅游景区:

是一处融合江南水乡之灵秀与塞北大漠之雄浑的“丝路驿站”上的旅游明珠,景色独特,令人流连忘返。

沙湖地处石嘴山市与平罗县之间,距石嘴山市区26公里,距首府银川56公里。

国道与包兰铁路傍湖而过,京藏高速公路直达沙湖。景区总面积为80.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沙漠面积22.5平方公里。

这里的地形地貌丰富多样,沙湖基岩地层属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其中心部分为湖泊,湖的南岸为流动沙丘,湖的东面主要为盐碱洼地,西面、北面主要为农田耕地。

沙湖是古河道型湖泊,由黄河古河道洼地经过山洪刨蚀、地下水溢出汇集,并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而形成。

湖体外形受洼地形状控制,呈不规则状,湖水深度多为2-3米。

沙湖的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雨季多集中在6-9月,具有冬寒长,夏暑短,雨雪稀少,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南寒北暖等特点。

每年5-10月是最佳旅游季节,此时基本没有酷暑,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一般可达12-15℃。

景区内的主要景点众多,各有特色。国际沙雕园是历届沙湖国际沙雕大赛的比赛场地,来自多国的沙雕高手在此共同竞技,创作了许多精美的沙雕作品。

毛主席像章馆陈列着20万枚毛泽东像章精品以及各种材质和专题的像章。宁夏农垦博物馆是宁夏第一座自治区级行业博物馆,展厅面积1800平方米,馆藏实物2000余件,展示了宁夏农垦的发展历程。

宁夏湿地博物馆以普及湿地知识和鸟类博览为主要内容,采用“沙丘”主造型,结合多种科技技术,将湿地知识与娱乐展览有机结合。

沙湖鸟岛位于鸟类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又叫百鸟乐园,是全国观鸟景点中距离鸟类最近、鸟类种类和数量最多的观鸟地之一。

这里栖息着17目44科178种150多万只鸟类,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中华秋沙鸭、黑鹳、白尾海雕、金雕等,还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等21种,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24种。

沙湖题字石也别具意义,1991年6月19日,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来宁夏视察工作,游览沙湖时亲笔题写了“沙湖”二字。

2010年9月13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莅临沙湖视察,题写了“水绕沙丘天下绝”。

此外,游客还可以欣赏到沙湖的多种自然景观。比如,在烟花五月的清明时节步入西沙湖,会被浩淼的湖水、奔腾的鱼儿、飘香的芦花和鸣叫的鸟儿所陶醉。

沙湖的水产资源也相当丰富,有北方常见的鲤鱼、鲢鱼、草鱼、鲫鱼等,还有国内首次在沙湖保护区内的微咸水湖中发现的大鲵,以及在微咸水水域分布较为少见的中华鳖。

总之,宁夏沙湖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多样的游玩项目,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宁夏贺兰山岩画景区:

景色独特,充满了历史文化韵味。

这里山势峥嵘险峻、伟岸雄浑,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清泉四季长流,鹏鸟展翅滑翔,岩羊蹦跳自如,有充满传奇故事的古猿望天、灵蛇洞、鹰嘴崖、鸡鸡洞、卧驼岭、古琴台等众多天然美景。

在山口内外分布着近6000幅岩画,其中罕见的人面像岩画就有708幅,以其表现形式丰富、分布区域集中、文化内涵深厚、距离中心城市近而名冠世界岩画之首,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

贺兰山岩画的制作方法主要有敲凿、磨刻和划刻三种。

其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动物岩画,如羊、马、牛、鹿、狗以及少数禽类和爬行动物等,占了岩画的绝大部分;人物岩画有全身像、人面像以及肢体、器官等图像;

还有天体岩画,如太阳、星辰、云朵等,以及工具武器岩画,像弓箭、盾牌、车辆等。此外,也有一些建筑、植物、符号岩画以及时代较晚的文字题刻等。

这些岩画的题材以狩猎、畜牧为主,同时也有舞蹈、交媾、征战、械斗等场景。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

其中人首像占了很大比例,有的戴着头饰或挽着发髻,有的长着犄角或插着羽毛,还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风格奇异。动物图形则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贺兰山岩画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麓的20余个沟口。依据岩画分布状况,可分为三种类型:山前草原岩画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北段的石嘴山区、惠农县境内;

山地岩画主要在贺兰山中北段,多凿刻于深山腹地的崖壁上;沙漠丘陵岩画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南段卫宁北山。

景区内还有中国唯一、世界最大的岩画专题博物馆“银川世界岩画馆”,馆内汇集了非洲、美洲、大洋洲、亚洲、欧洲近30个国家200多个岩画点的精品内容,使这里真正成为世界岩画的展示中心。

此外,景区还发现有原始人类居住的山洞遗址、帐址、祭坛、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圈石墓,以及西夏寺庙建筑遗址、明代水关、明代石砌哨台、清代龙王庙、土地庙和羊圈圈神主庙等古建筑,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积淀。

总之,贺兰山岩画是古代先民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们不仅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和信仰,也为后人研究古代北方民族的迁徙史、文化史、艺术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资料。

游客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壮美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宁夏西夏陵景区:

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西夏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部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陵区北起泉齐沟,南至银巴公路,南北长约10公里;

东临西干渠,西靠贺兰山,东西宽约5公里,总占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这里的地表遍布砾石和粗砂,地基承重力大,保水性差,自然排水条件好,且常年降水量偏少,山洪暴发的可能性很低,利于陵园的整体保护。

西夏王陵中帝陵共有9座,其中一号、二号、三号、五号、七号和九号陵位于平原之上,四号、六号和八号陵则依山而建。

每一座帝陵均坐北朝南,呈纵向长方形,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上。这些帝陵的外郭形制有开口式、封闭式和无外郭式三种,但内部结构大体相同,都分为角台、阙台、月城、陵城四部分。

其外郭或宫城的长宽比例与史籍记载的兴庆府城郭长宽比大致相当。

在帝陵之间的4个区域,还集中分布着至少254座陪葬墓。陪葬墓的主人一般是爵高位重的皇亲国戚或贵族官僚。

这些陪葬墓按陵区地貌和陵墓遗存格局,可自南向北分为4区,其墓冢形状包括用黄土、碎石夯筑的圆锥或圆台形,用自然沙土、砾石堆积的土丘状,以及在沙土、砾石土丘上码放石块的形式。

陪葬墓的分布方式多种多样,有一域双墓丛葬式、一域多墓丛葬式(如一域三墓、一域四墓等)、联域并穴丛葬式等。

陪葬墓的规模大多比帝陵小,且在形制上没有帝陵所必有的阙台、角台、献殿等个体建筑,在墓冢形状、城垣颜色及建筑材料使用上也有明显差距。

此外,陵区还有一座陵邑遗址,这是一个平面布局呈长方形的建筑群体,座北朝南,方向南偏东20度。遗址内围墙、院落、殿堂等遗迹清晰可辨,表面散布大量建筑材料和瓷器碎片。

最外围是一圈土筑墙垣,南面正中间有城门遗址。城内建筑自南而北自然形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两个东西对称的小型四合院建筑和中间的宽阔中心大道组成;

第二部分由三座相连的四合院组成,呈凸字形,其中的中院有一座大型殿堂基址,是整个遗址的中心建筑;第三部分在中部仅有一座南北长方形基址。

在陪葬墓集中的七号、八号、九号陵一带,考古人员还清理出了1座西夏祖庙的遗址。另外,九座帝陵现存碑亭遗址共16处。

景区内还设有西夏博物馆、西夏史话艺术馆、西夏碑林等设施场馆,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西夏历史和文化。

西夏陵不仅是西夏王朝辉煌历史的见证,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使其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陵园建筑和西夏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当你漫步在西夏陵景区,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古老王朝的神秘与辉煌。















宁夏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由作家张贤亮于1993年9月21日创办。这里有两座古代城堡,分别是明城和清城,以及后来兴建的“老银川一条街”。

明城位于景区西南端,建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500年),是明代沿长城西北线所建的众多军事要塞之一。

它体现了原始、粗犷、古朴、荒凉的自然面貌,是影视城的主要拍摄场景。

主要景点有聚宝盆、牧马人、文革大院、月亮门、关中城门、柴草店、盘丝洞、定州总管府、酒作坊、九儿居室、铁匠营、遗址廊、招亲台、龙门客栈等。

其中的月亮门是其标志性景观之一,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清城位于景区北端,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是明城被地震摧毁后所夯筑的兵营。清城外形似大龟,取“灵龟下山,吉祥如意”之意。

内部以各种民间、民俗工艺表演为主,主要景点有瓮城、幸运之门、神秘山洞、百花堂、影视一条街、古堡龟卦、都督府、牛魔王宫、观音阁、展厅、明星犬舍、告子亭等。

清城堡的第二道城门被称为“幸运之门”,在此取景的《朱元璋》《飞天》《大话西游》等影视作品都大获成功,因此该城门被中国影视界视为“幸运之门”。

老银川一条街位于景区东南端,2012年兴建。这里再现了当年的老商铺、老街巷,街长120米。

街道两侧店铺分建6个400-500平方米的大厅,设有银川市历史展、消防科普教育展、小商品小食品小饰物专卖场,还有承天寺戏园等。

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你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代的西北小镇。这里保留和复原了众多拍摄过的影片场景和道具,游客可以穿上戏服,体验当一回剧中人的快乐。

《牧马人》《红高粱》《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经典影视剧都曾在此取景,游客行走其中,能感受到浓厚的影视文化氛围。

此外,影城内还有电影资料馆放映厅等影视服务设施。整个景区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的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宁夏中华黄河楼景区:

景色壮观,令人印象深刻。

中华黄河楼位于黄河西岸青铜峡市城市东区,其设计风格为仿明清塔楼式建筑。

它主要由主楼、角楼、牌楼、十二生肖图腾柱、镇河铁牛等附属建筑和雕塑组成,总建筑面积达22,115平方米,主楼建筑标高为108米。

黄河楼主楼的建筑风格为明清仿古建筑,主色调是中国红和富贵黄,屋脊是具有地方风格的十字重檐,屋面铺装金黄色琉璃瓦,整体恢弘大气。

楼体由地下部分、城台部分和楼阁部分三部分组成,其中地下两层,地上九层(包括两层夹层),是明七暗九的结构。

景区内的大牌楼是黄河楼的主入口,正面主匾上书写着“大哉黄河”,背面主匾则写着“美哉黄河”,代表了人们感恩母亲河、建设黄河楼的美好心愿。

附属建筑的四个角楼分别代表春夏秋冬,意为春兰、夏荷、秋菊、冬梅;而四个门楼分别为青龙门、白虎门、玄武门、朱雀门。

在黄河楼台阶入口前的弧形广场上,耸立着十二根青铜图腾柱,内容选自十二生肖。

黄河楼主入口的大台阶上还放大复制了唐开元铁牛形象,铁牛头北尾南、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铁牛在前,黄河楼在后,形成独特景观。

楼内设置了多个展览馆和演艺厅,其中宁夏黄河博物馆通过 LED-3D 技术、实物、场景等元素,在黄河文化、灌溉文化、农耕文化、回族文化、黄河新韵5个方面,全面挖掘、整理黄河文化内涵。

一层主题为“黄河颂”,展示黄河之水的磅礴气势及传统黄河农耕文明等;二层“黄河情”,解读黄河作为中华文明摇篮地的重要地位等;三至七层“黄河风”,展示了甲骨、青铜、陶瓷、玉石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物精粹;八层“黄河心”是游客观光层。

登上楼顶,游客可俯瞰黄河,感受其波澜壮阔。尤其在夜晚,灯火通明的青铜峡滨河城市夜景绚丽灿烂,美不胜收。

在这里,宁夏特有的黄河文化、西夏文化和大漠文化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彰显。

此外,黄河楼东侧的黄河文化园与黄河楼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黄河文化展示的绝佳平台,园内共建有10个主题园区,分别是黄河母亲园、文字园、忠义园、孝道园、诸子园、史学园、家道园、文学园、艺术园和黄河奇石园。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2月,因黄河楼旅游景区综合管理达不到4A 级旅游景区的标准要求,已被取消国家4A 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在前往之前,建议了解其最新的开放情况和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