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汶口国家考古文化遗址
大汶口考古遗址在山东省泰安城南大汶口镇大汶河畔,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这是一处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大汶口遗址文化内涵丰富,不仅有墓葬、房址等遗存,出土文物还有造型美观的背壶、钵型鼎、镂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凿、骨器等。大汶口古人类文化的发现,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1982年,大汶口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






二、明代古石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古石桥,又名“双龙古石桥”。此桥是明朝隆庆年间修建,是大汶河上唯一一座古石桥。清代雍正八年石桥被大水冲毁,粥店石匠姜桂松捐资进行了修复。为纪念姜石匠,当地人立碑以记其事,并称此桥为“姜公桥”。古桥的一头有围墙寨门或桥头堡样的建筑,当地人说这是1958年建的。2003年石桥又被大水冲毁,大汶口镇政府筹集资金并组织人力进行了修复。现桥上固定石头的铁锔子都比较新,当是这次修复所为。







三、山西会馆
山西会馆,坐落在大汶口驻地西南门里路西,为大汶口镇著名名胜之一,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山西会馆整体坐西朝东,分南北两院,北为关帝庙,南为戏楼院,总面积2283平方米。据修山西会馆碑文记载,该馆是清乾隆24年在关帝庙基础上扩建而成。因修庙、建戏楼全由山西商人出资,建成后作为山西同乡聚会和接待过往的山西官员、商贾、老乡的地方,因而定名为“山西会馆”。该古迹因年久失修,造成大殿等主体建筑坍塌,其他建筑也已残破不堪。问及当地老人,说是这处建筑曾作供销社的仓库,如今这个样子是近几年修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