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开封,除了吃不尽的美食,还有一个不容错过,最具人文价值和历史感的地方,那就是开封铁塔。该塔建于公园内,是以现存的铁塔(开宝寺)而命名的名胜古迹公园,占地面积51.24公顷,在开封城区的东北隅。因塔身全部以褐色琉璃瓦镶嵌,远看酷似铁色,故称为“铁塔”。铁塔以卓绝的建筑艺术闻名中外,其设计精巧,结构坚固,虽经地震、河患、狂风暴雨和人为的破坏,900多年仍巍然屹立。
铁塔塔身呈八角形,共13层,高约55.88米,底层每面阔为4.16米,从底层向上逐层递减,塔身遍砌花纹砖,上有飞天、麒麟、菩萨、乐伎、狮子等花纹图案50余种,造型优美,神态生动,堪称宋代砖雕艺术杰作。铁塔顶上嵌着一只葫芦式的铜质大宝珠,塔身的窗子有明窗和盲窗两种,塔内有阶梯可直达塔顶。塔身内砌旋梯登道,可拾阶盘旋而上,直登塔顶。当登到第5层时,可以看到开封市内街景,登到第7层时看到郊外农田和护城大堤,登到第9层便可看到黄河如带,登到第12层直接云霄,顿觉祥云缠身,和风扑面,犹若步入太空幻境,故有“铁塔行云”之称。

铁塔,是恒定黄河海拔的参照,是黄河流动变迁的参照,也是见证开封千余年繁华的参照。
公元559年,当时人们为了纪念夷门长者侯赢在此处修建了独居寺,这里就成了文人墨客寻古凭吊,弘扬佛法的圣地。公元725年,唐玄宗李隆基泰山封禅,回长安的路上来到了独居寺,为了纪念他封禅成功,就把独居寺改成了封禅寺。
公元970年,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在封禅寺旧址重建寺院,以年号命名,赐名“开宝寺”。当时开宝寺规模宏大,在北宋时期与相国寺并称两大国寺,一起管理全国佛教事务。
公元982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特命浙江著名木工巧匠喻浩在开宝寺福胜院中设计修建一座8角13层的木塔,在塔下地宫内奉藏释巡舍利小塔。公元989年,历时8年木塔建成,塔高360尺,被称为“京师之冠”。因该塔建在开宝寺福胜院内,宋太宗赐名“福胜塔”,宝塔在建成55年后毁于雷火。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铁塔为公元1049年宋仁宗赵祯下诏重建的开宝寺塔,重建时塔址从福胜院移至上方院内,因塔身全部以褐色琉璃瓦镶嵌,远看酷似铁色,故称为“铁塔”,距今已975年。
清顺治二年,重建开宝寺。乾隆15年,来开封巡游,又大肆修饰,易名甘露寺。道光21年(1841年)黄河水患,大水包围开封城,人们拆该寺砖瓦堵塞水道,寺房无存。除铁塔外,幸存一尊接引佛为宋代遗物。该接引佛为纯铜打造,高5.14米,重11.7吨,衣纹劲秀,造型庄重。1986年为供奉北宋文物“接引佛”修建接引殿,该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前,石狮雄踞,鼎香缭绕;殿周,24根大柱抱殿而矗;大殿台基,青石栏杆拦护,妙趣横生的96只小狮子环绕排开。整座大殿庄严威仪,气势宏伟。

1938年,日军攻占开封城,用大炮向塔身轰击数百发炮弹,从第四层至第十层各级檐角及塔壁均有毁损,第八、九层尤为严重,留下了两个2米大的深洞,塔顶宝瓶遭飞机轰炸60余发炮弹。开封解放前夕,铁塔满身疮痍。
1952年10月30日下午,毛主席视察铁塔,作了修复铁塔的重要指示。1957年10月30日铁塔修复竣工,并将原附近森林公园连在一起开辟为铁塔公园。
千年铁塔巍然耸立,经历了世事轮回,风雨沧桑,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与悲壮。兴衰更迭,之于今天的我们,肃目伫立,内心翻滚着的不仅仅是骄傲,感叹,还有悲愤,忧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