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中国有哪些节日是传统节日(被遗忘的八个中国传统节日)

时间:2024-09-07 09:53:28

人日节

人日节又称“人庆节”,起源于魏晋,盛行于唐朝,节日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七,而这一天被认为是人类的生日。它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占书》上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庆祝和祭等活动,唐朝的时候,皇帝还会大宴群臣。


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天穿节

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日子在每年的正月二十日,形成于汉代,在东晋成俗,宋代盛行是人们拜祭女娲娘娘的日子。一般由家庭主妇来担当该节日的主持,用来象征女娲在氏族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月二十日俗号天穿日

以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

宋·李覯

娲皇没后几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

只有人间闲妇女,一枚煎饼补天穿。


花朝节

花朝节又称“花神节”,是指中国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这个节日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就有记载,在唐代的诗文和史籍中,关于花朝节的记载也很常见。节日里,人们会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也成为“踏青”,有的地方还有“放花灯神”的习俗,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


花朝

明·汤显祖

百花风雨泪难销,偶逐晴光扑蝶遥。

一半春随残夜醉,却言明日是花朝。


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在春秋时期就已流行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因此上已节又称女儿节。唐代诗人杜甫《丽人行》里描写了三月三那天仕女们游春的盛况,并通过唐代女性的体态之美和服饰之盛,引出主角杨氏姐妹的娇艳姿色。此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出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


丽人行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匎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浣溪沙·上巳

明·杨基

软翠冠儿簇海棠,砑罗衫子绣丁香。闲来水上踏青阳。

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水流花落任匆忙。


寒食节

寒食节,一般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为清明节的前一日。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在寒食节当天,禁止烧火煮饭,一切吃食以冷食为主,后逐渐演变出祭扫、踏青等习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观莲节

传说,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是荷花的生日。自宋代以来,这一天便成了观莲节。这个节日在水乡泽国的江南一带很是隆重,每到这一天,人们便泛舟赏荷,放花灯许愿。


十刹海酒楼望水南

张文襄宅后旧种白莲

清·陈宝琛

凭栏又过观莲节,隔著红莲见白莲。

欲起种莲人一问,明年花可似今年?


寒衣节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十月一”,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的到来。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在为亲人送去寒衣的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民间将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


十二时·忆少年

宋·朱敦儒

连云衰草,连天晚照,连山红叶。

西风正摇落,更前溪呜咽。

燕去鸿归音信绝。

问黄花、又共谁折。

征人最愁处,送寒衣时节。


尾牙节

尾牙节是祭拜土地公的活动,这一节日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尤其闽台地区。每年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祭拜土地公神。二月初二为最初的的日子,称为“做牙”,叫做“头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被叫做“尾牙”,也叫“尾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