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公式(有关个人所得税的一些基本知识)

时间:2024-11-11 10:39:53

一 个人所得税适用人群

1自然人: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并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个人)

2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 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 个人,但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二 个人所得税收取的种类

(一)综合所得(须年度汇算清缴)

综合所得未如期完成,会被定性为偷税行为。追溯期限是3-5年。

1工资薪金所得

2劳务报酬所得

3稿酬所得

4特许使用费所得


(二)分类征收(不纳入年度汇算清缴,每一次取得所得直接缴税)

1经营所得 (创建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创办经营实体,开展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现在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已不再核定征收。前期许多网红及明星就是通过将个人劳务报酬所得,转为经营所得,通过核定征收,极大降低个人所得税。这条路现在已经基本堵死。


2财产租赁所得

(1) 如果个人按照市场行情对外出租居民住房,则税率为10%。扣

除项目包括纳税人租赁房屋所缴纳的相关税费、实际发生的修缮支出以及标准费用扣除。

(2) 对于个人租赁土地、场地及其他财产,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

3财产转让所得 (税率20%)

4股息利息红利所得(税率20%)

(1)对于上市公司:

(A)持有流通股

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

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10%征税;

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20%征税。

(B)持有限售股

解禁后取得的股息:参照流通股股息缴税;

解禁前取得的股息:10%交个人所得税。

(C)对于新三板的股息,个税参照上市公司的缴税方式。

(2)对于非上市公司:股息所得按20%缴个人所得税。

5偶然所得(税率20%)

三 综合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一)进行个人所得的预扣

1工资薪金所得 支付单位预扣预缴

累计工资-累计起征点-累计三险一金-累计附加扣除

2劳务报酬所得 支付单位预扣预缴

(1)每次所得<4000 扣800


(2) 每次所得>4000

首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所得-所得20%)

其次:按纳税所得额分别计算税额

a.应纳税所得额<2万 预扣税款=应纳税所得额*20%

b.应纳税所得额2-5万之间

预扣税款=(应纳税所得额*30%-2000)

c.应纳税所得额>5万

预扣税款=(应纳税所得额*40%-7000)

例如:有一笔5万的劳务报酬。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为

4万元。50000*(1-20%)=40000

预扣税款:40000*0.3-2000=10000元

再比如:有一笔10万的劳务报酬。

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为8万元。10万*(1-20%)=8万

预扣税款:8万*0.4-7000=2.5万元

3稿酬所得:

(1)每次所得<4000 扣800

(2)每次所得>4000 首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所得-所得扣20%)

预扣税款=应纳税所得额*70%*20% )

例如所得10000元稿酬,应纳税所得额1万*(1-20%)=8000

预扣所得税款=8000*70%*20%=1120元

4特许使用费所得

(1)每次所得<4000 扣800

(2)每次所得>4000

首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所得-所得扣20%)

预扣税款=应纳税所得额*20%

例如所得50万元专利使用费

应纳税所得额50万*(1-20%)=40万

预扣所得税款=40万*20%=8万元

(二)进行个人所得的汇算清缴

1时间:每年的3-6月

2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年度综合所得汇总数-各种扣数金额)*税率(七级累进税率)






3补税(或退税) 应纳税额-预缴税款多则退,少则补。

四 专项附加扣除具体内容及标准注意事项





所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应当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范围内。不再范围内的是不予以附加扣除的。我23年考的一个网络信息与安全管理员就不在可附加扣除的证书目录内。


基本是准入类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