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电子信息工程’这个专业真的没有用吗?为何有人对这个专业失去信心?是学校的原因吗?还是因别的原因?

对于这些疑问,我就以侄子读此专业的现况来说说吧:
在2021年,我的侄子考上了大学,填报志愿后,被外地一高校录取,到今年已读到大三了,学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
这次春节回到老家,听他说在上学期读的课程就比以前少了,下学期的课程会更少,去年在学校根本没学到什么东西,学校里连与相关模拟操作的实物教材都很少,甚至有些需要配套教学的器材都没有;得了一段时间好像在学校混日子似的,去上课时,居然都没有老师在场!

而之后的大四,除想考研的少数学生外,多以实习为主;可学校从去年开始不再与相关专业的单位合作,让学生自己去找对应的单位实习,这让很多同学很是担忧,学成的这个专业进入社会还有没有前景!被这种情绪感染到的他,慢慢的也对这个专业产生怀疑,本来他还想考研的,这下完全失去了信心!
当年侄子高考时,以高出本地录取二本分数线70分的成绩,也就是刚达到一本线的519分录取本科。可填报志愿选学校专业时,以这个成绩想填报一本的学校不大可能,除非捡漏,但也没有好专业,也以民办高校为主,去读书的费用也高,不是我们这种家庭能接受的。

经过我们思索再三,还是决定在公办的二本高校找好的专业。在填志愿的那段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比他在备考大学的那段时间还劳神,翻找往年的一些专业现况,了解相关专业在学校的录取率及教学环境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后经过大家的不断选择与对比,最终选择新兴的‘虚拟现实技术’和保底的‘电子信息工程’这两个专业为主,选择学校也以‘虚拟现实技术’为第一专业,而‘电子信息工程’为第二专业。

可现实往往跟你的想法不同,当可查询时,查到的有‘虚拟现实技术’专业的填报学校,在这次的录取分数却比往年高了不少,心中向往有此专业的本省学校是不能上了!
但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校抛来橄榄枝,不过是外省的,在当地也算是知名学校,往年全国排名也在300-400之间,这个专业在当时的工资待遇也算是很不错的,据当年的相关数据显示,这个专业的平均月工资待遇在6800左右,对应专业的单位也多,前景一直不错,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也很多。

想想这专业也不错,侄子就满怀希望进入这个学校读书,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可谓是倍下功夫学习,但进入大三后,对学习的态度就变了,每次放长假回家时,就抱怨不断,对自己所在的学校及学的专业提出怀疑,说学校的资金短缺,有很多配套的教学设备都没有,用的都是一些旧得不能再旧的东西,学这个专业单靠理论是不行的,必须加一些实践才有作用。认为学校对此专业减少投入,一定跟用工市场有关。
侄子对这个专业的前景担忧,是不是跟前几年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猛增有关?弄得现在的用工市场陷入饱和,僧多粥少了,工资待遇也一降再降!
